试卷详情

2026中级社工《社会工作实务》名师提分卷6

开始做题

试卷预览

问答题

陈某是独生子,父母将近40岁才生下陈某,因此非常宠爱他。但是在陈某10岁时一场大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之前为父亲治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此后陈某与母亲相依为命。读书时陈某比较贪玩,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陈某在一家工厂工作,25岁时结婚。婚后两年,陈某的母亲去世,只留下了房子给陈某。陈某现在32岁,依旧在工厂当工人,生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孩子出生后太太就辞职在家照顾孩子。最近工厂不景气,陈某被解雇,只能靠摆地摊来维持家用。太太整天督促陈某去找工作,可是却没有进展,夫妻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陈某在邻居的帮助下去申请社会救助,可是由于陈某和太太有家产和工作能力,并不符合社会救助的条件。陈某由于忙于生计,与孩子相处时间少,孩子都很害怕他,再加上陈某感慨过去没有好好读书,以至于学历低无法找到工作,因此对两个孩子的期望很高。最近上小学的儿子由于考试不及格,被他狠狠打了一顿,第二天没有去上课。

【问题】

1. 以上案例中,陈某主要面对哪些问题?

2. 假如你是家庭社会工作者,你该如何做出干预?请列出简要的干预要点。

3. 该家庭属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什么?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陈某面对的问题主要有:

(1)个人方面:失业、孩子表现与陈某期望不符、与太太吵架等造成的情绪状况不佳,需要获得理解与支持;没有找到工作,需要进行培训以及获得就业信息等,也需要外界支持。

(2)家庭方面:一是夫妻关系问题,例如和妻子因琐事发生口角;二是亲子关系问题,对待、教育孩子方面,陈某缺乏教育孩子的技巧,而且与孩子沟通少。

(3)生活方面: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没有正式工作,地摊难以维持家庭开支,找工作不顺利,申请救助未成功,妻子照顾孩子不能外出工作。

2.针对陈某的现状,提出如下干预要点:

(1)深入访谈,和陈某一同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寻求处理个人心理问题方面的辅导策略。

(2)对陈某和其太太进行婚姻辅导,促进夫妻间的沟通,以协调夫妻双方的关系。

(3)建议陈某参加讲座或辅导,或与孩子的老师联系,学习合理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4)建议陈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寻找稳定的工作。

(5)寻求社会资源,以缓解陈某的家庭经济压力。

3.陈某家庭现阶段属于学龄子女家庭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

(1)培养子女的独立性。

(2)对学校等新的机构和社会成员保持开放态度。

(3)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问答题

某社区内成立了一家专门为智障人士服务的社会工作机构,在成立之初,机构内活动设施及康复设施齐全,并且配备了4名专职的社会工作者负责活动的策划与机构管理,同时有众多的志愿者前来协助提供服务。在硬件和软件设施皆齐全的情况下,有23名智力水平有不同程度差异的智障人士加入其中。机构每周开放五天,平常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也很丰富,学员们都很喜欢,他们的家人也因此感到非常放心,觉得找到了一个能帮助智障人士回归社会的场所。但久而久之,受一些外在的不可控因素影响,其中2名专职社会工作者先后离开了机构,机构的志愿者数量也越来越少,至此,平日里的活动越来越流于形式,变得枯燥无味,学员们越来越不爱参与,大多时间只是在机构中安静地坐着或是自己玩耍,这让机构负责人很头疼。

【问题】

1. 请针对上述情况,对该社区的这家社会工作机构面临的问题作出陈述。

2. 如果你是这家社会工作机构的负责人,为了改善机构的服务,你会怎么做?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该社会工作机构面临的问题是:

  由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流失、志愿者的减少,致使机构的服务不到位,无法为社区内的智障人士提供可行、有效、经济、全面的康复服务。需要因地制宜地调动和挖掘社区资源,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及志愿者队伍。

2.如果你是这家社会工作机构的负责人,为了改善机构的服务,你会怎么做?

(1)针对社会工作机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及设计康复活动,为机构内的学员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

(2)根据学员的智力水平划分不同的等级和类别,针对不同的人员层级调整和设计新的康复活动,以满足不同层级的智障人士达到康复目标。

(3)通过社区康复模式,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社区倡导和教育,为社区内的居民普及智障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家对智障人士的理解与接纳,动员社区居民包容社区内的智障人士,同时也争取更多社区公众对残疾人工作的支持与参与。

(4)以小组等形式将机构的智障学员及其家人组织起来形成支持小组,定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来带动小组成员相互分享经验,为他们搭建社区和周围环境的全新的支持网络,协助智障学员及其家庭解决问题。

问答题

老廖是某部队的高级军官,2011年10月从部队退休。离开部队回到家中的生活让老廖非常不适应,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又不愿出去活动,也不愿与邻居交流,只有每次说起在部队的生活时,才会神采奕奕。老伴看到老廖这种情况很是担心,鼓励他出去走走,参加一些社区内的活动,也被老廖拒绝了。无奈的老伴只能找到社会工作者,希望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老廖。

【问题】

1.军休干部的需要包括哪些方面?

2.结合本案例分析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哪些?

3.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介入本案例开展工作?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主要包括:

①军队情结的需要。军休干部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离退休前他们都是在军队服役几十年的军人,离退休后其身心不可避免地留有军队情怀,习惯于几十年军旅生涯所形成的“供给制”思维特点和“制式化”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特殊的荣誉自豪感、较强的社会参与性和组织依赖性。

②社会尊重的需要。军休干部是一个政治上相对强势、生活上相对优势的群体,离退休后更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

③健康维护的需要。多数军休干部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对医疗保障需求高。

④多元养老的需要。军休干部群体中,空巢老人多,独居老人不少,对家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不断增强。

⑤社会参与的需要。军休干部具有丰厚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智慧优势,社会参与意识强。

2.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主要有:

(1)角色失调。军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是使其重新回归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由在职到离职、由军队到地方、由军人到老百姓的社会角色转变过程和“再社会化”过程。对于戎马一生的军休干部来说,军转民的手续可以在短时间里办结,但根深蒂固的军队情结深深影响着他们的休养生活,他们有意无意地“抗拒”“延缓”着这种“再社会化”,呈现出一定的角色失调。

(2)心理失衡。随着社会地位发生的相对变动,尽管军休干部基本生活无忧,但他们将自己的利益得失与军队和地方管理的离退休干部等同辈群体进行对比时依然会有强烈的相对剥夺感。

(3)行为失范。随着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加速,既往重视国家利益、强调服从的意识逐步改变,一些军休干部越来越看重自身因为从军而遭受的各种损失和超过一般民众的特殊贡献,自我实现、经济利益日益代替“国家”赋予的价值观,要求“补偿”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军休干部的思想日趋活跃,维权意识日趋强烈,诉求呈现多元化、群体化、升级化、过激化的倾向,采取的行为方式日趋直接。

3.社会工作者应从以下方面介入本案例开展工作:

(1)积极引导老廖进行“平民化”角色转换,做好心理补偿和精神慰藉,帮助老廖适应移交安置后的新生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融入社区和社会,提高幸福指数。与老廖进行沟通,对他进行心理辅导,舒缓其抑郁的情绪,帮助老廖尽快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增强他对生活的信心。

(2)协助老廖发挥自身综合优势,使其力所能及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同时协助开办老年大学,帮助老廖学习新知识,实现“老有所学”。因为老廖曾经训练过士兵,社会工作者可以争取社区的支持,鼓励老廖充当社区老人锻炼身体的指导者,或者协助社区保安工作,发挥其余热。

(3)协助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积极培育自发性文体组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老有所乐”。与老廖的家人进行沟通,让他们多关注老廖的精神需求,建议他们轮流倾听老廖讲述军旅生活;同时鼓励老廖给社区里的孩子们讲述军旅生活,既满足他的愿望,也对孩子们具有教育意义。

问答题

某街道有许多困难家庭,你将为这些被生活所困的家庭主妇提供服务。请你针对服务对象拟订一份服务方案。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问题的陈述分析:

这些家庭主妇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了困难,会面临就业、家人照料、对生活失去信心等问题。

(二)方案设计:

根据这些家庭主妇的问题,设计小组工作方案,主要是:

1.方案目标:

使家庭主妇们树立信心,自强、自立,改善生活。

2.方案实施策略:

(1)介入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家访、交流,了解各位主妇的实际情况。

(2)制订小组活动计划和内容:通过小组活动,使主妇们释放自己的心理负担;面对繁重的家事,按优先顺序列出解决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发现或挖掘她们的特长。

(3)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和支持她们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就业;积极为主妇们提供就业机会;借助社区救助机构,缓解主妇们的生活困难;请社区志愿者为困难家庭定期服务,减轻主妇照顾家人的负担。

3.方案执行:

整合社会资源、设计好小组活动内容、监督执行进度等。

4.方案评估:

家庭主妇们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问答题

韩某,28岁,高中毕业后去广州打工。入狱前他不务正业,经常出现打架、抢劫等不法行为,并有严重的毒瘾,后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韩某初入监狱时不服法院判决,同时表现出对监狱生活的抗拒。因情绪容易激动,又不愿意受几个被长期监禁的重犯控制,韩某经常与其他罪犯斗嘴打架。韩某的父母经常来看他,他们鼓励韩某在狱中积极改造,争取获得减刑,早点回归社会。但是一方面他们担心韩某在狱中不太适应,尤其是他较为严重的毒瘾和偏差的心理,会影响韩某的改过自新;另一方面,他们又怕韩某出狱后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又没有职业技能,可能会面临着各种困难。

【问题】

1.请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韩某在服刑期间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2.请根据韩某遇到的问题,分析矫正社会工作者能为韩某提供哪些专业服务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韩某在服刑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有:

(1)不适应监狱的生活。韩某在入狱时表现出不服法院判决和对监狱生活抗拒的态度。

(2)有较为严重的心理偏差和毒瘾,不能很好地遵守监禁场所的规定。

(3)人际关系紧张。韩某不愿意受其他罪犯的控制而经常出现斗嘴打架的情况。

(4)没有职业技能,可能会影响到出狱后的工作和生活。

2.根据韩某所遇到的问题,矫正社会工作者能够为韩某提供的服务有:

(1)帮助韩某适应监禁场所生活,减少或消除他对法院判决和监禁生活的抗拒,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具体内容包括向韩某介绍监狱的环境、作息制度、监管措施、奖惩办法等。

(2)协助韩某戒除毒瘾,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更好地遵守监狱的规定,因为吸毒在监禁场所是被禁止的。

(3)防止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主要是防止监狱内的被长期监禁的重犯对韩某的控制和不良影响。

(4)为韩某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和人际交往技能训练。通过专门知识技能的培训,使得韩某掌握一门或多门职业技能,使其出狱后可以用社会认可的方式和途径谋生。通过自我认知能力训练、人际沟通能力训练、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知识的学习等,提升韩某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5)帮助韩某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包括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和沟通以及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6)对韩某进行心理、情绪辅导。通过心理咨询、情绪辅导等方式,改变韩某偏差扭曲的心理结构和敏感过激的情绪反应。

(7)帮助韩某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如动员社会志愿人士与在韩某建立结对帮教关系,用真情感化在监服刑罪犯,同时也为其日后重返社会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模拟试卷,2026中级社工《社会工作实务》名师提分卷6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