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材料一: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西平小学通过儿童现场教学实践积极推进校本化课程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课程构成主体大单元课程的支撑课程群,目的是把学生培养“完整而幸福的人”。其所开发的民俗文化课程获批溧阳市首批特色文化课程项目,制作的《新年盛典——西平小学元旦节日课程》第一季、第二季分别获得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校影视奖一等奖与中央电教馆二等奖,

资料来源,施超华房志荣以教育寻找幸福,培养完整而幸福的人——记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西平小学“儿童现场教学”实践[N],中国教育报。2020-4-28

材料二:海口市海燕小学校园环境创设,以海南本土文化和海南历史文化传承为主题,表现海南的历史与当下,同时学校根据当地实际将三角梅确定为校花并开设了三角梅课程,具体包括中没用,没唱没写没画没,以培养学生劳读畅写化能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助推立德树人实践。

资料来源,韩林海燕文化育人,三角梅课程素资料来源,韩林海燕文化育人,三角梅课程素未来少塑未来少年海口市海燕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纪实,[N],中国教育报。2020-4-28

材料三:广西南宁市逸夫小学以书香足韵为文化建设目标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包括阅读课,书法课,诵读课,音乐课中的合唱,以及体育课中的足运操等,还开展礼仪课堂,扫洒应对等活动。该校因独具特色的书香竹韵文化,被评为广西第一届文明校园,十佳特色文化校园。

资料来源,梁山洪叔进广西南宁市逸夫小学书香竹韵为学校育人教育赋能。[N]

(1)以上三所学校在育人做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2)文化对教育什么样的影响?

(3)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材料中三所学校在育人方面都注重文化育人的功能。

材料一中的镇西平小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材料二中的海燕小学以海南本土文化特色为主题,开展多种活动。材料三中逸夫小学以“书香竹韵”为文化建设目标,推进多种校本课程。

(2)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3)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传递和保存文化

②筛选和整理文化

③交流和融合文化

④更新和创造文化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匡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日:“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匡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日:“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匡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日:“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下面是一则教学案例,请进行简要分析。

某教师在上《生命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1: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1: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

生2: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3: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那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一学生朗读)

生1: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生2:老师,他们读得语气很美,我仿佛看到了香瓜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屈壮成长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3: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

生4:“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可好在哪里呢?

生4:我认为“即使”这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

生4: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即使”用得好。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即使”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即使”词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

生:即便、虽然、纵使、就算、哪怕

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词语那么丰富!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词呢?

生:“仅仅”这个词也用得好!(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季羡林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有一次,季羡林做客央视“百家讲坛”,当主持人请教他,青年如何才能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美德修养时,季羡林先生回答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不知道是否有捷径可走。以我之见,学会聆听当是最好的选择。”听了季羡林先生的话,在场的人无不鼓掌称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呢?请以“聆听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