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下面是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政府依法行政”内容教学时的课堂实录片段。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初步把握“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要求、意义等。
【情境再现】
某市城管队接到街道居民关于违章搭建报摊占道经营的举报后,到现场对占道摊点进行取缔,可是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了难题:违章者是一名近70岁的生活困难的老人,且拒绝配合。
围观的群众有的认为城管队应该严格执法,坚决拆除违建:有的则认为老人一大把年纪搭个小摊维持生计不容易,教育一下就可以了。
问题:城管对这个违章报摊拆还是不拆
(学生经过讨论,形成两种观点)
【各抒己见】(不同观点充分交流、碰撞)
观点一:违建就应拆除,这是依法办事,有利于市容环境整治。只批评教育不能充分体现法律的强制性。
观点二:强拆除会造成老人情绪激动,危及其身体健康,也影响老人的正常生计。采用批评教育的手段可以避免冲突、更合理。
【出谋划策】(形成共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任何简单的办法都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对于违建必须依法拆除。但同时政府也可联合社区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
【动态生成】(总结活动成果,自然得出结论)
1.依法行政体现的是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依法行政既要有利于增强政府权威,又要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3.依法行政有着多方面的要求,既要维护法律的威严,做到“合法”,又要尽可能化解矛盾冲突,维护和谐.做到“合理”。
4.政府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既要严格公正执法。又要文明执法。
结合上面的教学实录,运用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教师创设的情境有什么特点 (6分)在教学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分)
(2)结合上述教学过程,谈谈你对“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认识。(8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特点:情境选择的标准是学生,该案例中的教师选择了学生感兴趣、能理解、可想象的情境。(2分)
情境教学的问题设置有张力,该案例中的教师在情景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存在冲突,给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2分)
情境选择注重了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了当下发生的、学生关注的事件展开教学。(2分)
作用:在教学中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能理解、可想象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教学内容的展开提供良好的条件。(2分)
教学情境中设计的问题存在张力和冲突,有利于学生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和选择,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思考力。(2分)
情境选择注重时代性。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分)
(2)预设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教授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等内容作出预期和筹划。生成是指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完成教学任务。(2分)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的依据;生成是对预设的完善和补充,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3分)
预设有利于生成,生成是预设自然而然的结果。(3分)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 查看答案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 查看答案
 

- 
                
- A.0
 - B.1
 - C.2
 - D.3
 
 - 查看答案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 查看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