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的集合》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简析和课文,然后完成(1)~(2)题。
【教材简析】
本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与盾,在与朋友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如何发明坦克,并由此说明一个道理。选编此文,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矛与盾的集合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英国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一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1)请根据教材简析和课文,认真思考,准确恰当地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2)假如由你来执教这节课,将有哪些基本的课堂教学环节?简明扼要地阐明你的教学设计,最终能达成上述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②正确朗读课文;
③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语;
④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⑤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2)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分两组)
(1)第一组: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首次、长处、胜利者。(这组词语只要求读正确即可)
(2)第二组: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作一团。(这组词语要求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带着感情朗读。“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去理解)
3.朗渎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特别注意读好上面的词语,读出一定的感情来。
4.用“矛、进攻、盾、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语概括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学习第1~4自然段
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就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发明家是怎样想到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1)小组合作学习1~4自然段,进行讨论:发明家的思路是怎样的?画出有关的词句。
(2)全班交流,说说找出的相关词句,并板书出来。参考如下:
比赛时难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铁屋子——开小洞——伸出进攻的“矛”——加上轮子、装上履带——坦克。
(3)参考以上板书,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路和过程。
2.学习第5自然段
矛和盾的这一次交锋,不再是自相矛盾,而是碰撞出了“坦克”这一新鲜事物。
(1)坦克具有矛和盾的什么特点?请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来解答这个问题。
(2)第一句话:“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①联系这句话说说“合二为一”的意思。
②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抓住“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等词句来理解)
③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3)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坦克在战场上的威猛气势。
3.学习最后一段,揭示道理,拓展思维
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
理解重点句:“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1)联系这篇课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提示:文中说到了哪些事物的长处,这些事物的长处是怎么集于一身的)
(2)你还能用哪些例子说明这句话?(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老师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可以从实际应用、做人学习、处理事情等方面去思考。如: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调……)
四、总结写作方法,仿写课文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章是怎么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文章是借发明坦克这件事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使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这样才能有说服力)
2.仿照这篇课文,想象编写一个发明故事(如:橡皮头铅笔的发明),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个道理。
五、板书(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这一看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
-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 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先要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 C.人生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积累自我价值
- 查看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
-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 查看答案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 A.辩证形式
- B.趋势和道路
- C.不同状态
- D.源泉和动力
- 查看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 )
-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 D.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
- 查看答案
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