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计算机与信息安全
教学分析: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与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节内容首先指出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引出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护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揭开计算机病毒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学会主动防范病毒,使学生认识到遵守使用计算机良好道德规范及提升网络信息防范意识的重要性。本节内容虽然以理论知识呈现,但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较大,不容忽视。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已掌握使用互联网搜索信息的相关知识)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写出本节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①掌握计算机病毒和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了解计算机安全防护的相关知识及信息安全产品。
②通过分析与讨论,尝试结合互联网搜索和课程学习资料,解决身边信息安全方面的事件,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③培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感悟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和生活息息相关,意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提升网络信息防范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逐步养成健康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及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意识:
(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①创设情境导入。通过“熊猫烧香”或“WannaCry”病毒等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结合学习任务单,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查询和阅读课本等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初步探究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如何进行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有什么特点和危害,信息安全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科学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等。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修改完善学习任务单,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组间互评,教师总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共性问题,对个性问题个别指导。
④教师概括讲解相关概念和正确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之后介绍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安装杀毒软件,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软件的使用。
⑤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认识到病毒防治不能仅依赖于杀毒软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信息安全意识,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养成健康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 查看答案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 查看答案

-
- A.0
- B.1
- C.2
- D.3
- 查看答案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 查看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