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面设计作品”这节课的学生评价环节,周老师和郑老师分别采用了不同方法。
周老师:下课前5分钟,周老师将各组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观看,并且根据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独自进行了点评。之后,周老师对创作这些作品的同学给予加分奖励,并公布了获得A级、B级作品的学生名单,其余的同学全部是c级。
郑老师:下课前5分钟,郑老师没有使用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而是展示了三件“典型”的作品:一个没有使用文本框,文字位置调整不合理的作品;一个线条装饰不恰当的作品;一个页边距设置过大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分析这些作品的不足,并要求相应作者进一步完善,重新上传。
问题:
(1)两位老师分别采用了哪种类型的评价,各有什么作用?
(2)请为其中一位老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周老师采用的是定量评价,教师评价。周老师事先制定了评价标准,并划分了等级,使评价的概念精确化,加强了评价的区分度,降低了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参考性。
郑老师采用的是定性评价,生生评价:郑老师选取了“典型”作品,实际上是将对象作概念上、程度上的质的规定,这种方式简单易行。生生互评充分注意到学生这样一个评价主体,可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生生互评,也能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认识得更深刻。
(2)通过分析,我认为郑老师的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建议如下。
①郑老师仅展示了三件“典型”的、明显存在问题的作品,并且只点出不足之处。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其他学生的作品也得不到机会展示。这里,建议郑老师可以借鉴周老师的经验,在各组选择代表作品进行展示,就展示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既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评价的目的:
②郑老师没有使用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而是直接让学生评价,可学生认识作品和评价作品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会使学生不能对一件作品做到全面客观的认识。因此,郑老师可以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在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课上请学生补充完善标准后使用新标准评价作品,让学生在评价时有据可循。
③郑老师采取了生生互评,学生评价后老师既没有进行再评价也没有进行总结,而直接让作者去修改作品,这样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也是不够全面的。因此,郑老师可以加入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给作者发言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更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认识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 查看答案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 查看答案

-
- A.0
- B.1
- C.2
- D.3
- 查看答案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 查看答案
下列国家中,建造了胡夫金字塔的是()。
-
- A.伊朗
- B.法国
- C.德国
- D.埃及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