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在进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这节课时,提出一个情境:“中国网民有多少?有网瘾的有多少?占的百分比是多少?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它,就会受到影响。”很多同学都微微点头,李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就开展关于中小学学生上网内容的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呈现。”
要求:①制作工作表名为“上网内容的调查”的表格。②根据制作的表格建立柱形图。③建立高中生“游戏聊天”在高中生上网人数中所占比例的图表。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让班级学习小组以观看视频课件的形式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同组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完成了本课的内容。最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并归纳了图表的制作流程以及不同情况的数据用哪一种图表进行表示。
问题:
(1)说说李老师使用的教学策略以及作用。
(2)李老师设置的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李老师通过谈话方法导入本课,又通过三个问题开展教学,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们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成就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通过视频课件自主学习,如果有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身经历了处理信息的过程、开展了交流并且相互合作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2)李老师设置的三个问题从教学目标的角度上来说,第一个问题是数据表的建立,属于旧知,学生对旧知复习的同时也为本课制作图表做好了准备;第二个问题是表格数据图表化,是将已经建立好的数据表图表化,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能够在完成本图表的制作过程中学到图表制作流程;第三个问题同样是数据图表化,但是学生要分析哪一种图表能表示指定数据。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 查看答案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 查看答案

-
- A.0
- B.1
- C.2
- D.3
- 查看答案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 查看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