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为什么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各种活动在儿童各年龄阶段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到了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的愿望。但是幼儿年龄小,由于受到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于是,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从事这些活动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发生了矛盾。这也就是推动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游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的活动方式。正因为游戏活动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因而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在正确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具体如下:
①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a.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感知和观察力的发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直接接触各种玩具和材料,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促进了幼儿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的发展。
b.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
c.游戏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游戏,特别是创造性游戏,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需要共同确定主题、构思情节、分配角色、制作“道具”,这就要求幼儿积极思考,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d.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提高,因为游戏行为是带有概括性的。
e.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整个认知能力的提高。
f.游戏有助于幼儿想像的发展。游戏是以想像为条件的,没有想像也就没法进行游戏活动。
②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游戏可以丰富、深化幼儿积极的情感;此外游戏活动还有利于幼儿消极情感的疏导。这是因为在游戏活动当中,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自在地抒发情感,他们的某些忧愁、苦闷、烦恼、恐惧等消极情感就可以得到疏导。
③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最喜爱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心理压力最小,对自己行为的掩饰性也小,因为,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很容易表现出他们的兴趣、态度、能力、特长与不足。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成人的言谈举止,体验着所扮演角色的情感,遵守着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多次反复地进行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就逐渐把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并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这一看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
-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 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先要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 C.人生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积累自我价值
- 查看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
-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 查看答案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 A.辩证形式
- B.趋势和道路
- C.不同状态
- D.源泉和动力
- 查看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 )
-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 D.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
- 查看答案
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