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适宜强度的刺激进行如下实验:只刺激a神经元、只刺激b神经元、先刺激a立即再刺激b,C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表现分别为曲线甲、乙、丙。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问题:

(1)由图可推知,突触2释放的递质起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作用。(3分)

(2)产生曲线丙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3分)

(3)经检测,突触2释放的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经_______释放发挥作用后又可被突触

前膜吸收。则在该过程中,推测甘氨酸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有_______、_______。(9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抑制

(2)突触1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导致神经元c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3)突触前膜;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胞吐

(1)据图分析可得,只刺激a处,可引起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刺激b神经元,c神经元不兴奋;先刺激a再刺激b,c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减弱。说明a神经元释放的为兴奋型神经递质,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型神经递质。

(2)产生曲线丙的最可能原因是突触2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突触1释放的递质减少,导致神经元c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减弱。

(3)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时从神经元内的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作为氨基酸时进入细胞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从低浓度运往高浓度),也可能是协助扩散(从高浓度运往低浓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 A.臧克家
  • B.田间
  • C.艾青
  • D.许地山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试卷3

  • A.0
  • B.1
  • C.2
  • D.3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