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王老师在“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师:(在学习了荒漠化的概念和分布概况之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是什么?是天灾还是人祸?

生甲:我认为是天灾,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多。

生乙:我认为是人祸,人们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生丙:我认为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师:很好,请你们几位找到支持自己想法的论据,依次展示。

(学生纷纷查阅资料,急切寻找答案)

问题:

(1)上述材料中,该教师主要采用了什么地理教学方法?并说明该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局限。

(2)该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步骤?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运用图表资源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认识到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

以案例探究为出发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图表为分析点,培养学生用图、析图的能力,了解水资源的重大意义及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节水意识观念,并以实际行动开展节水活动。

从全球和未来角度认识环境,懂得基本的可持续利用策略。

(2)教学过程要点:

问题导人:教师通过PPT播放非洲尼日利亚水资源短缺图片,提问:该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得出结论:水资源短缺,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教师展示中国罗布泊周围地区的兴衰画面:

学生展开讨论,归纳总结,推选一位“发言人”陈述罗布泊的变迁所反映的问题。

教师讲述:罗布泊周围地区的兴衰说明水为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就是拯救生命,下面让我们来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生阅读教材“水资源及其分布”和图3.11“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探讨:

(1)水资源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2)水资源的更新与循环。

(3)如何衡量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

(4)水资源的分布及成因。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发言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归纳:

(1)水资源的广义概念为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概念为能为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动态水体,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更新与循环主要为海陆间循环。

(3)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状况为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即多年平均径流量。

(4)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原因:海陆位置,夏季风影响的时间长短不同):还有另一个特点为总量多、人均少(原因:人口多)。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师展示1998年水旱灾害状况图,学生展开讨论归纳总结并进行发言。

教师归纳:水资源的丰歉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类的生产活动。

(1)水资源少的原因:降水地区、季节分布不均,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展示2000年华北大旱状况。

(3)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对比分析中国东部和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水资源状况不同。

(4)水资源的质量还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阅读课本材料:农夫山泉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原因:千岛湖深层地下水天然清纯,味道甘冽),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导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可以克服自然条件中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水资源,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也不同,下面我们来了解科技进步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学生读图“水资源利用的进步”,学生讨论回答:不同时期,人们对水资源利用的状况如何?

教师归纳: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为了用水,只能“逐水草而居”,为了躲避水灾,往往“择高地而处之”。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有所提高,人们对水资源利用的广度、深度有所加强,能能动地利用水资源,例如筑堤防洪、挖沟排水、引水灌溉。现代文明时期——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例如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师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背景。

学生阅读教材“沙漠中的奇迹”和“咸海的忧患”.探讨:

(1)“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2)“水危机”的解决措施。

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

(1)“成海的忧患”可以看出,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为:自然原因——深处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人为原因——人口增多,扩大耕地,引水灌溉,湖水减少,故“水危机”产生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增多,工农业用水多,浪费水严重,水污染严重。

(2)“沙漠中的奇迹”可以看出,我们应如何利用水资源,应该是开源和节流。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地下水,修建水库蓄水,开渠修河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流措施——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改进灌溉措施,工业废水重复利用。

课堂小结:

楼兰古城的消失,咸海的面积缩小,给人类以警示,过度破坏环境,必然会导致水资源的衰竭,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我们对水资源必须要开源节流,从生活中众多小事做起,维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试卷3

  • A.0
  • B.1
  • C.2
  • D.3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