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中学的刘老师在讲解“气候资源与建筑”时,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光照与建筑
图片展示:桐庐中学新校区效果图。
引导提问:体育场有何特点?为何要如此设计?学校周边街道走向如何?又是为什么?
总结归纳:要保证建筑物四面都有比较好的光照条件,比较合适的布局是其走向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即在街道规划上可以考虑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2.风向与工业布局
引导提问:①在一个常年盛行一种风向的地区,我们把可能对大气造成污染的工厂布局在哪里比较好一点?②在季风区,如何布局较合理?③在风向多变区呢?
示意归纳:某地常年盛行一种风向,那么一般把工厂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如果某地盛行季风,那么一般将工厂布局在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而在风向多变区,则要将工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教师提问:那我们桐庐呢?(给出桐庐市区示意图,以及一些条件——居民区、绿化带、化工厂等的分布)我们桐庐如何布局比较合理?
学生活动:做家乡的小规划设计师。
课后延伸:让学生课后去了解实际布局是否如此。
问题:
(1)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2)上述教学设计,在学生活动环节如何进行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优点:教学材料贴近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知识逻辑性强,层层推进;教学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缺点: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体现;缺乏学生活动。
(2)设置小组讨论环节(以光照与建筑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①提出议题。如光照与建筑布局的关系。
②组内讨论。教师将议题分解为几个小主题,如“体育场有何特点?为何要如此设计?”,然后进行小组分工。各小组收集资料,讨论各自小主题。
③组间交流。小组间进行信息与观点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对立的角度质疑彼此的看法和立场,进行科学辨析;要求学生进一步明确看法,稳固立场;帮助学生检验各自的立场,确认立场背后的事实假设是否正确以及这一立场的预期结果。
④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
⑤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要保证建筑物四面都有比较好的光照条件,比较合适的布局是其走向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即街道在规划时可以考虑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 查看答案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 查看答案

-
- A.0
- B.1
- C.2
- D.3
- 查看答案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 查看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