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陆游曾说:“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日:‘苏湖熟,天下足’。”
问题: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5分)
(3)结合史实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3)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 查看答案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 查看答案

-
- A.0
- B.1
- C.2
- D.3
- 查看答案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 查看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