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讳之,祎之日:“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日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4分)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2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 (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试卷3

  • A.0
  • B.1
  • C.2
  • D.3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