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材料:

某位教师在“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崩溃”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将三维教学目标设置为如下内容: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二战”中与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认识,使学生记住两极格局对立的本质、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组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小组讨论等方式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概括与组织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尤其是国家利益的尖锐对立,特别是由于美国的“遏制共产主义”战略,造成两极格局下“冷战”的对峙,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冷战的性质,养成正确看待历史现象的世界观。

问题:

(1)材料中的三维目标存在什么问题?(8分)

(2)教学目标撰写有什么要求?(8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题干中三维目标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知识与能力中出现“培养”“使学生记住”等词语,使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发生混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可用“列举”“知道”“了解”“讲述”“简述”等词语来替换;第二,过程与方法中同样出现“教给学生”等字眼,存在问题与上述相同。 (2)教学目标的撰写的要素及要求:

①行为主体: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有时,行为主体可省略。

②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应该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出的具体行为。作为评价的依据,它应该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

③行为条件:具体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是否允许使用辅助手段;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三是时间的限制;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

④表现程度:学生通过学习后所产生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试卷3

  • A.0
  • B.1
  • C.2
  • D.3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