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某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部分内容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2—5】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0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3
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的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对比观察现象。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写出实验2—5的现象。
(4)用流程图的方式简要表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板书。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②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②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增进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②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观察的能力。
(2)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实验2-5的现象为:升高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减小。
(4)教学流程图

(5)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Y(L?s)或moY(L?min)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 查看答案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 查看答案

-
- A.0
- B.1
- C.2
- D.3
- 查看答案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 查看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