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给药时间是依据生物钟规律而设定"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
- A.清晨服用驱虫药
 - B.睡前服用血脂调节药
 - C.餐前服用氢氧化铝凝胶
 - D.餐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 E.早、晚餐餐中服用熊脱氧胆酸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依据生物钟规律而设定合理的给药时间。人体生物钟规律之一是夜间睡眠中肝脏合成胆固醇,故睡前服用调节血脂药合理、效果最好(B)。其余4个备选答案都是依据"减少不良反应、确保药效"而设定。"清晨服用驱虫药"是增加药物与作用对象(寄生虫)接触、减少人体吸收;"餐前服用氢氧化铝凝胶"是使药物充分粘附胃黏膜以保护、免受或减轻就餐食物的刺激;非甾体抗炎药刺激性强、对胃黏膜损伤严重、"餐后服用"可避免或减轻其对胃黏膜的刺激与损伤;熊去氧胆酸能增加胆汁酸分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酯),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胆固醇结石症;食物可减少人体胆固醇分泌,有利胆结石溶解,"早晚餐中服用"效果最佳。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患者男性,51岁。尿频、尿痛间断发作2年,下腹隐痛、肛门坠胀1年。查体:肛门指诊双侧前列腺明显增大、压痛、质偏硬,中央沟变浅,肛门括约肌无松弛。前列腺液生化检查锌含量为1.76mmol/L,B超示前列腺增大。
- 
                
- A.PSA
 - B.CEA
 - C.SCC
 - D.CA125
 - E.CA19-9
 
 - 查看答案
 
患者男性,51岁。尿频、尿痛间断发作2年,下腹隐痛、肛门坠胀1年。查体:肛门指诊双侧前列腺明显增大、压痛、质偏硬,中央沟变浅,肛门括约肌无松弛。前列腺液生化检查锌含量为1.76mmol/L,B超示前列腺增大。
- 
                
- A.白细胞增多,成簇分布
 - B.红细胞增多
 - C.卵磷脂小体增多,分布不均
 - D.前列腺液减少
 - E.前列腺液黄色、混浊、黏稠
 
 - 查看答案
 
患者男性,51岁。尿频、尿痛间断发作2年,下腹隐痛、肛门坠胀1年。查体:肛门指诊双侧前列腺明显增大、压痛、质偏硬,中央沟变浅,肛门括约肌无松弛。前列腺液生化检查锌含量为1.76mmol/L,B超示前列腺增大。
- 
                
- A.急性前列腺炎
 - B.慢性前列腺炎
 - C.前列腺癌
 - D.良性前列腺增生
 - E.前列腺结核
 
 - 查看答案
 
患者女性,25岁。因乏力、面色苍白半个月前来就诊。曾在基层医院诊断为贫血并进行治疗。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痛、脱发等,进食和睡眠稍差,大便正常。查体:T36.5℃,P96次/分,R16次/分,BP110/70mmHg,贫血貌,无皮疹和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未及,脾肋下2cm。实验室检查:Hb70gL,RBC2.2*1012/L,Hct0.21,RDW17.8%。
- 
                
- A.血红蛋白电泳
 - B.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 C.Ham试验
 - D.Coombs试验
 - E.Rous试验
 
 - 查看答案
 
患者女性,25岁。因乏力、面色苍白半个月前来就诊。曾在基层医院诊断为贫血并进行治疗。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痛、脱发等,进食和睡眠稍差,大便正常。查体:T36.5℃,P96次/分,R16次/分,BP110/70mmHg,贫血貌,无皮疹和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未及,脾肋下2cm。实验室检查:Hb70gL,RBC2.2*1012/L,Hct0.21,RDW17.8%。
-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缺铁性贫血
 - C.恶性贫血
 - D.巨幼细胞性贫血
 - E.溶血性贫血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