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1.

立井井筒施工的中心回转式抓岩机应固定在()。

2.

井巷工程主控项目质量检验时,检查点中应有()以上的测点符合合格质量规定,其余测点不得影响安全使用。

3.

关于井下和井口房电焊工作的防火安全规定,错误的是()。

4.

根据《矿山安全法》,矿业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应由()。

5.

井下巷道掘进施工发现有出水征兆时,必须()。

6.

关于巷道安全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7.

双层立井井壁结构进行壁间注浆时,注浆孔一般要进入外层井壁()。

8.

施工单位发现井筒施工的质量事故后,正确的做法是()。

9.

根据《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硐室基岩掘进属于( )。

10.

在爆破施工中,由于炮线连接中出现漏连雷管而发生拒爆事故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11.

立井井壁混凝土强度的破损性检验不应超过( )处。

12.

关于混凝土养护工作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13.

施工中选择起重机械,考虑错误的是( )。

14.

某巷道穿越岩层完整单轴抗压强度20~40MPa砂岩,开巷后基本维持35d的稳定,偶有局部岩块掉落,该岩层巷道的围岩分类属( )。

15.

推土机在斜坡上工作时,能提高效率的一个方法是( )。

16.

矿井水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应坚持( )的原则指导和组织井巷掘进施工。

17.

缓坡斜井采用台阶法进行全断面一次施工时,其最大的特点是( )。

18.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有关单位应在( )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19.

在合同金额小于2000万元的单项工程中,二级矿业专业注册建造师不能承担的项目是( )。

20.

关于爆破安全作业,正确的要求是( )。

多选题 (一共10题,共10分)

21.

关于爆破作业中对杂散电流及其预防的认识,正确的有( )。

22.

根据硐室断面大小及其围岩的稳定程度,硐室施工方法主要分为()。

23.

浇筑混凝土必须间歇时,间歇最长时间与()有关。

24.

企业申请购买民用爆炸物品,应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应提交( )等资料。

25.

当下山巷道施工工作面遇到积水需要排出时,宜采用()排水。

26.

井筒穿过煤层发生事故,应当尽快做好的工作有( )。

27.

根据矿业工程费用构成要素划分规定,属于人工费的有( )。

28.

根据《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井筒穿过煤与瓦斯突出地层时,要求做到“四位一体”,其内容包括( )。

29.

井筒表土特殊施工法有多种方法,目前以采用( )为主。

30.

下列属于井巷钻眼爆破中斜直孔掏槽方法的有( )。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31.

某矿井井筒设计深度850m,井筒净直径6.5m,地质资料显示井筒基岩段最大涌水量为20m3/h。建设单位通过招标确定某矿建单位承担该井筒的施工,合同签订时与施工单位约定,由于井筒涌水量不大,采用增加工作量,加强排水强行通过含水层地段。

在井筒施工到达含水层地段时,工作面放炮后井筒实际涌水量达到30m3/h,施工单位采取加快施工速度并在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和速凝剂的方法快速进行支护作业,但脱模后发现井壁质量存在缺陷,井壁漏水严重。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并承担相关的费用和工期损失,施工单位提出不同的意见。

问题:

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合同签订约定的井筒施工方案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发现工作面涌水增大,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方案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施工单位针对建设单位的要求应当如何应对?说明理由。

4.井筒施工遇到工作面涌水突然增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2.

某单位承建一矿井的主井井筒,井筒净直径5.5m,深度685m,采用掘砌混合施工作业方式,施工中发生了下列几个事件:

(1)井筒提升采用的是3m2吊桶单钩提升,施工中吊桶的吊耳出现开裂,及时送往机修厂进行修理,由于没有备用吊桶,考虑4m3与3m3吊桶平面尺寸一样,临时向副井施工单位借用了一4m2吊桶进行出渣提升。

(2)井筒出渣采用中心回转抓岩机,由于吊盘信号工的疏忽,吊桶下放通过吊盘没有及时给信号,使得吊桶与抓岩机的回转臂相撞,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抓岩机被撞坏,耽误了井筒的出渣工作。

(3)施工中,吊泵的电机被烧毁,未能及时修理,在通过一含水层时,发现涌水突然增大,井筒工作面又没有布置安全梯,只能用吊桶撤离井下工作人员,由于撤离速度较慢,使得最后一批人员在等待升井时被涌水淹没,有1人死亡。

(4)在井筒掘进至井底车场水平标高时,接近煤层放炮发现有煤与瓦斯突出,突出量较少,但造成井巷片帮严重,增加了支护工作量。

2、问题

(1)所发生的事件中,有哪些是施工单位违反安全规程规定造成的?

(2)针对井筒施工出现煤与瓦斯突出,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3)施工单位从该井筒的施工中应当吸取哪些教训?

33.

某矿业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与中标施工企业签订了施工合同,开工前,施工单位绘制了进度网络图并获得监理工程师的审核批准。其中某项单位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单位:d)。施工过程E和G工作共同用一台塔吊。先完成E工作,再施工G工作。

二建矿业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二建《矿业实务》深度自测卷2

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送达延误致使B工作推迟10d。为使工程按时完工,建设单位提出将J工作压缩5d,施工单位随即提出下列费用补偿要求:塔吊闲置15d每天补偿塔吊租赁费600元,共计9000元;由于8工作延误10d造成其他有关机械闲置,人员窝工损失等综合损失45000元。

问题:

1.按照原进度计划网络图,计算该项单位工程计划工期,并指出关键线路。

2.按照原进度安排,确定E工作和G工作共用的塔吊的合理进场时间。

3.建设单位提出的压缩J工作的方案是否能保证按期完工?说明理由。

4.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4.

某单位承包某矿井项目。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主、副井筒施工中,主井提前施工,副井晚施工,井底车场上部的装载硐室安排在主井施工过程中一起施工,以使主、副井同时到底;井筒要穿越有两个含水层,安排采取工作面注浆的方法处理。

由于含水层的涌水相对较大且流速也大,为固结可靠,施工前经相关单位介绍以及技术人员的资料查阅和调研,决定采用一种新型高效黏结剂,即高分子结构的速凝注浆材料作为注浆的辅助材料。结果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因该注浆材料的凝结时间太短,又不能熟练调制性能合适的浆液而不能适应施工要求,于是井筒工作面注浆只能重新采用单位已采用的速凝材料与水泥的混合浆液,因为浆液的固结效果不好,加之材料购置及注浆系统的重新布设、准备等问题,耽误了主井井筒的施工。为避免主井筒到底时间的延误,施工单位采取了将装载硐室施工移出关键线路的措施。最终主、副井仍实现了同时到底的要求。

在井底水平的巷道施工前,施工单位为加快施工进度针对原组织措施提出了一些变更的想法,汇总这些想法的内容包括:①增加施工队伍,由原来的4个施工队增加到5个,并且从井筒到底就开始;②主井改绞期仍然保持5个施工队掘砌施工;③井底内、外水仓平行施工,并从水仓入口开始;④采取对头掘进,从中央泵房的吸水井下的配水巷向两个水仓推进;⑤取消主、副井贯通辅助巷和消防材料库巷道的工程内容。

问题:

1.针对高性能速凝注浆材料的使用过程,说明施工单位存在哪方面的问题?说明正确的做法。

2.将装载硐室施工移出关键线路的做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说明装载硐室施工移出关键线路的具体做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4.根据背景资料列举的变更想法,指出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如不可行,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