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1.

随桥敷设燃气管道的输送压力不应大于( )。

2.

采用滑模摊铺机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如混凝土坍落度较大,应采取( )。

3.

可采用冲击式打桩机施工的基坑围护结构是()。

4.

下面属于路基性能指标的是( )。

5.

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碾压摊铺无机结合料,下列碾压顺序正确的是( )。

6.

在桥梁支座的分类中,固定支座是按( )分类的。

7.

当采用锤击沉桩工艺施工时,以下相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8.

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粉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杂填土的地基处理方法是( )。

9.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措施表述错误的是( )。

10.

路缘石灌缝后,常温期养护不应少于( )。

11.

下列关于桥梁悬臂浇筑法施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12.

单元组合式现浇水池,底板单元间采用( )嵌缝。

13.

柔性管道地基处理宜采用( )。

14.

在市政公用工程中,属于常用的转输设施的是( )。

15.

不属于盾构始发施工主要内容的是( )。

16.

盾构法适用于埋深大、距离长、曲线半径小、断面尺寸变化少、连续的施工长度不小于( )的城市管网建设。

17.

当条件许可时,应优先采用( )控制边坡的高度和坡度。

18.

生活垃圾填埋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保护地下水和地表水不受污染,同时还应防止( )。

19.

下列关于自立式挡土墙说法正确的是( )。

20.

多节段预制的桥墩,节段安装采用( )连接时,应按底节、中间节、顶节的顺序从下至上匹配预制。

多选题 (一共10题,共10分)

21.

关于给水压力管道水压试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22.

管道局部修补的方法有( )。

23.

基坑内地基加固的主要目的有( )。

24.

关于满堂支架搭设完毕后,在进行支架预压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25.

目前国内地铁的联络通道主要采用( )方法施工。

26.

下列关于格栅拱架施工说法正确的有( )。

27.

现浇混凝土水池满水试验应具备的条件有( )。

28.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根据土层情况配备合适的泥浆指标,主要有( )。

29.

下图为某道路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总工期和关键线路正确的是( )。

一建市政公用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一建《市政实务》点睛通关卷1

30.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分部分项工程中,需要专家论证的有( )。

问答题 (一共5题,共5分)

31.

A公司承建某城市地铁十三号线4标段,标段内有车站一座,拟建轨道交通车站为地下两层三跨站,采用地下连续墙+钢支撑支护结构。本站两侧均为盾构区间,车站两端均为始发井。基坑周边大量居民小区建筑楼,附近地下管线复杂,地面交通量大,行车安全、行人安全及树木、构筑物等保护要求高。

根据场地勘察报告及实地踏勘,场地主要由软土组成,为保障施工安全,项目部决定基坑内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法加固,勘察期间测得其水位埋深为1.2m,对基坑开挖影响较大,需要进行降水施工。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有如下事项:

(1)采用锁口管接头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序包括:①开挖沟槽;②吊放钢筋笼;③下导管;④吊放接头管;⑤拔出接头管;⑥灌注水下混凝土;⑦导墙施工。

(2)项目部针对基坑开挖工程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中,基坑监测显示基坑变形过大,造成基坑外土体及邻近建(构)筑物等沉降。

一建市政公用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一建《市政实务》点睛通关卷1

【问题】

1.写出图中A、B、C构件的名称。

2.本工程可选用的降水方法有哪些?

3.对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序进行排序。(用代号或者工序名称表示)

4.项目部为何选用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土?

5.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2.

某市政道路工程,桩号K2+450~K2+680为高填方路堤,平均填方厚度10m,填方段两侧为衡重式挡土墙。甲公司中标本工程。进场后甲公司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将土方工程分包给乙公司。

乙公司项目部在挡土墙基坑开挖后,进行了钎探,之后由甲公司出面约请设计和监理进行验槽,验槽中发现挡土墙终点90m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较低,不适合衡重式挡土墙施工。后经设计单位出具变更,将这一段范围内的衡重式挡土墙变更为扶壁式挡土墙,如下图(挡土墙结构图及立面图)。

一建市政公用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一建《市政实务》点睛通关卷1

每座扶壁式挡墙段长15m,每座挡墙之间应设置沉降缝,缝宽2cm,自墙顶做到墙底,缝内用沥青麻丝满填。

【问题】

1.本工程中参加验槽的单位不全,请写出验槽的全部单位名称。

2.简述验槽的主要内容。

3.分别写出挡土墙图中A、B、C、D的名称。

4.简述本工程中扶壁式挡土墙的施工顺序,本工程挡土墙检验批为多少最为合理?

5.简述本工程中将衡重式挡土墙变更为扶壁式挡墙的理由。

33.

某市政公司,负责翻建某市雨、污水管道工程,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为球墨铸铁管,管径DN700,污水为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管径DN800。

施工单位现场踏勘中,发现本工程距离现状道路较近,且道路两侧有架空电缆及路灯杆等障碍物,经过综合考虑后确定直槽开挖的形式,确定了管道采用同槽开挖施工,选择钢板桩作为本槽段的围护结构,示意图如下。为避免作业干扰,雨、污水管道设置了合理的工作面宽度,横向净距为2m。针对开槽和下管过程中的风险问题,配置专职安全员全程监督检查。现场土质除上部为人工填土层外,均为粉质黏土,少量浅层滞水,工程无需降水。

在混凝土板桩、钢板桩、钻孔灌注桩、重力式水泥土搅拌墙四种围护结构中选择钢板桩作为本槽段的围护结构。示意图如下。

一建市政公用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一建《市政实务》点睛通关卷1

施工过程中还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下雨,现场排水不畅,造成基底被雨水浸泡,发生沟槽坍塌事故。

事件二: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做出如下施工部署:

(1)沟槽开挖完毕,直接进行管道安装;

(2)在全体作业人员午饭后不休息,雨、污水管道同时回填,同时夯实。

事件三:雨水管道回填至设计高程后,测得管道变形率为2.5%。

(1)影响雨水、污水管道作业面宽度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2)直槽开挖和下管有哪些安全风险?

(3)找出图中存在的应修改和补充之处。

(4)分析事件一中沟槽坍塌的可能原因。

(5)事件二中,为加快施工进度,有几处错误,并改正。

(6)事件三中,写出变形率测定的具体时间。针对雨水管道的变形率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34.

某公司中标承建一城市主干道城市立交桥工程,该立交主桥为全钢结构,最大跨度79m,最宽44m,最高55m。项目部依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将钢桥分块进行预制拼装,纵向共分成8块,横向共9段,采用工地焊缝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两种方式。全桥采用满布支架法安装。

工程实施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组织设计中,项目部拟将施工现场采用2m高安全网沿工地四周全封闭连续设置。

事件2:支架和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为保证施工安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进行了专家论证,要求高空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定期体检,并配备了完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为使脚手架牢固可靠,将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相连接。

事件3:项目部确定了钢梁安装的高强螺栓的穿入方向和施拧顺序,要求不得采用冲击拧紧和间断拧紧。一般接头螺栓布置如下图所示:

一建市政公用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一建《市政实务》点睛通关卷1

事件4:安装前和安装过程中,对钢梁的质量验收主控项目包括: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等紧固件及其连接;高强螺栓的栓接板面除锈处理后的抗滑移系数。

(1)钢梁吊装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请补充。

(2)事件1中,现场围挡不合要求,请改正。

(3)事件2中,请指出支架和脚手架搭设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高空作业时个人的安全防护有哪些?

(4)补充事件3中钢梁高强度螺栓的施拧顺序;指出一般接头的螺栓施拧顺序,以“→”排序。

(5)事件4中,钢梁的质量验收主控项目不完整,请补充。

(6)指出专项方案中施工工艺技术的内容。

35.

某水厂工艺系统升级改造清水池工程,自西向东排列四个相同的清水池,每个清水池内壁净长 40m,净宽 15m,壁厚 300mm,南北向放置,总尺寸东西方向为 62.58m,南北向长度为 41.6m。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与池壁厚均 300mm,底板下垫层厚 100mm,顶板厚 220mm,顶板下为钢筋混凝土柱子。

四个清水池基坑开挖深度 4.8 米,放坡坡度采用 1:0.5 的坡率。根据地质报告,地下水量不大,土质为碎石土。施工前,项目部编制了施工方案,相关内容如下:

(1)本基坑呈长方形,开挖的土方量大且需要外运,土方采用机械化施工,在东南角修建 25度坡道,7m 宽,斜向通到自然地面,供挖掘机最后退出基坑使用,根据计算坡道水平投影长度 10m左右,满足场地要求。具体布置如图 4-1 所示。

一建市政公用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一建《市政实务》点睛通关卷1

图 4-1 基坑开挖平面图(单位:m)

(2)基坑开挖施工流程:测量放线→开挖基坑一层→降水→开挖基坑二层。其中开挖到基坑一层后的剖面图如图 4-2 所示。

一建市政公用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一建《市政实务》点睛通关卷1

图 4-2 一层开挖后基坑 2-2 剖面图(单位:m)

(3)在基坑开挖安全控制措施中,对水池施工期间基坑周围物品堆放做了详细规定:①严禁在滑裂面范围内堆载;②基坑开挖的土方不应在邻近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堆放,并应及时外运;③开挖料运至指定地点堆放。

(4)水池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水池边线与桩位测量定位→基坑开挖与降水→A→B-C→池壁与柱钢筋模板安装与混凝土浇筑→顶板钢筋模板安装与混凝土浇筑→D(功能性试验)。

(5)在沿水池池壁高度上设置两道水平施工缝,并设置了止水钢板作为防渗措施。

【问题】

1.写出施工工艺流程中工序 A、B、C、D 的名称?

2.图 1 中正确的挖土顺序应该是 a 还是 b?根据图 2 所示,该基坑第一层的开挖深度是多少 m?

3.该工程最适宜的地下水控制方法是什么。

4.施工方案中,基坑周围堆放物品的相关规定不全。请补充。

5.清水池池壁施工缝设置位置上的要求有哪些?

6.水池模板之间的杂物清扫应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