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1.

在马歇尔试验检测中,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压实程度的指标是( )。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 )方可进行。

3.

为预防水泥稳定碎石产生裂缝,在基层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铺筑( )。

4.

除圆管涵和箱涵外,单孔跨径小于( )的泄水或通行的小型构造物是涵洞。

5.

为防止导管堵塞,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合适的值是( )cm。

6.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及分级标准,我国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分为( )四个等级类。

7.

石灰稳定材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基层宜在当天碾压完成,最长不应超过( )d。

8.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且有重载交通行驶的路面,为隔绝地下水上升影响路面稳定性,应在路基顶面设置( )。

9.

路面各结构层组织施工时,当前道工序快于后道工序,工序控制应选择( )类型,以加快施工进度。

10.

下列关于隧道火灾报警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11.

根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在( ),方可开展施工招标。

12.

洞门构造中,洞门墙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泄水孔和( )。

13.

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是( )。

14.

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掌子面至二次衬砌之间应设置逃生通道,逃生通道的刚度、强度及抗冲击能力应满足安全要求,逃生通道内径不宜小于( )m。

15.

下列关于交通安全工程中波形梁护栏安装,说法错误的有( )。

16.

竣工验收时,交工验收的分数为87,质量监督机构的分数为93分,竣工委员会的分值为89分,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分为( )。

17.

可承担各类桥梁工程的施工企业是( )。

18.

下列关于公路工程建造师执业工程规模标准的叙述有误的是( )。

19.

由连续开级配矿料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结构为( )。

20.

某二级公路路基土方填筑工程共218000m3,其中包括路堤两侧的加宽部分9800m3,培路肩工程6820m3。根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该工程清单项目“204-1路基填筑”计量的工程最是( )m3 。

多选题 (一共10题,共10分)

21.

列所列公路工程中,可以由二级注册建造师(公路工程)担任其项目负责人的有( )。

22.

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划分中,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分为( )。

23.

工期延误按索赔结果分为( )延误。

24.

施工方案优化主要包括( )。

25.

隧道水害的成因包括( )。

26.

关于公路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有( )。

27.

公路照明系统按照明方式可分为( )。

28.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有( )。

29.

交通标志主要包括( )等。

30.

桥面铺装病害形成原因有( )。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31.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1.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2.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4.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从隧道进出口标高分析,该隧道设计中宜采用哪种形式的纵坡?分别说明理由。

32.

某施工单位承建季冻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设计路面结构为:26cm水泥混凝土面层、3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级配碎石底基层,硬路肩与行车道路面结构相同。

根据施工方案要求,中央分隔带每侧面层按全幅摊铺且设置两条纵向接缝,并采用滑模摊铺技术进行施工,其工艺流程为:基层质量检查验收测量放样→摊铺机就位→混凝土运输车卸料及布料→滑模摊铺机摊铺、振捣、整平→X→初期养护→Y→刻槽→Z→后期养护→质量检测→开放交通。

用于面层施工的水泥为道路硅酸盐水泥,外加剂采用引气高效减水剂。

另外,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天气情况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多、构造复杂的特点,制定了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面层水泥混凝土拌和中掺入了一定量符合规定要求的粉煤灰掺合料,并在施工前进行了混凝土配合比试配与粉煤灰掺量优化试验,对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等设计指标进行了符合性检验。

事件二:滑模摊铺面层前,架设双线基准线,基准线桩纵向间距在直线段按10m设置,在竖曲线和平曲线段按20m设置,滑模摊铺机底板设置为双向路拱形状。

事件三:在水泥混凝土面层摊铺施工过程中,发生了6级以上强风并伴随气温骤降的天气情况。

【问题】

1.写出背景资料中X、Y、Z代表的工序名称以及面层施工纵向接缝的类型。

⒉补充事件一中配合比设计需要检验的其他设计指标。

3.改正事件二中的两处错误做法。

4.事件三中的天气情况可能对面层造成怎样的后果?施工现场应如何处置?

33.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其中,K18+230~K18+750为路堑,岩性为粉质黏土、粉砂质泥岩,采用台阶式边坡,第一级边坡采用7.5号浆砌片石护面墙,护坡设耳墙一道;其他各级边坡采用C20混凝土拱形护坡,拱形骨架内喷播植草。本路段最大挖深桩号位于K18+520,路基填挖高度为-31.2m,桩号K18+520横断面设计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建公路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二建《公路实务》高频考点5

 在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通知》,对全线的路堑工程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其中,K18+230~K18+750段路堑高边坡总体风险等级为Ⅱ级。

路堑开挖前,施工单位对原地面进行了复测,并进行了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边桩放样采用坐标法。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包括“导线点成果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典型横断面设计图”“路基横断面设计图”“防护工程设计图”等。

路堑开挖过程中,为监测深路堑边坡变形和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埋设了观测桩。在挖至路基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开始由下往上进行防护工程施工。在第一级边坡施工中,边坡局部凹陷。

【问题】

1.K18+230~K18+750段路堑高边坡工程是否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如果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应在何时完成?

2.图中,标注尺寸120cm和2600cm分别是指什么宽度?写出边桩放样所需的3个设计文件。

3.改正施工单位在防护工程施工中的错误。

4.浆砌片石护面墙的耳墙设置在什么部位?针对第一级边坡出现的局部凹陷,应如何处置?

5.复制图3至答题卡上并在图上绘出深路堑监测观测桩位置示意图(在相应位置用短竖线“1”示出)。

34.

某二级公路跨河大桥,左岸引桥结构为11跨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柱式墩,φ1.5m桩基础。0#桥台至6#墩桩长12-14m,靠近主桥四跨桩长超过20m。由于该河段枯水期长,且左岸地质水文条件较好,故引桥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方法施工,挖孔桩施工照明、电器和起吊设备安全控制要点部分如下:

(1)孔内不得使用超过110V电压的灯具照明;

(2)电器设备必须同时装设接零和接地保护;

(3)起吊设备必须有限位器、防脱钩器等装置。

引桥所处河滩宽阔平坦,局部存在坑洼与淤泥地段,淤泥厚度10~30cm,其下为砂砾土,地基经处理后承载力能满足预制场施工要求。项目经理部决定将引桥主梁预制场设在该段河滩上,主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施工现场分为A、B、C、D、E五个作业区域,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二建公路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二建《公路实务》高频考点5

预应力张拉时部分主梁锚板处混凝土出现变形开裂现象,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如下:

(1)清除锚下损坏混凝土,采用与主梁相同配比混凝土修补;

(2)重新安设相同规格锚垫板,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张拉。

但张拉时仍然出现变形开裂情况,监理工程师指出了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的不足,并提出整改要求。

【问题】

1.就左岸靠近主桥四跨的桩长情况,该段引桥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方法施工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2.改正背景中挖孔桩安全控制要点的错误之处。

3.根据图示,指出引桥主梁所用的吊装方法。

4.C、D、E施工作业区域布置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5.改正背景中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现场处理方法中的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