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1.

四级公路所采用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应是( )

2.

路堑施工工艺流程中,逐层开挖前应完成的工作是( )。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施工中,当发生拉杆钢筋松脱或漏插时,正确的是( )。

4.

土方路提填筑施工工艺流程中,分层填筑的紧前工序是( )。

5.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土方路堤填筑时,每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应大于或等于( )。

6.

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措施正确的是( )。

7.

下列关于公路市场主体行为管理说法错误的是( )

8.

根据《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当桥梁或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 )级及以上时,应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9.

某二级公路路基土方填筑工程共 218000m3,其中包括路提两侧的加宽部分 9800m3,培土路肩工程量 6820m3。根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该工程清单项目“204-1 路基填筑”计量的工程量是( )m3。

10.

桥梁支架安装完成后,下一工序施工前,必须检查其平面位置、节点连接、纵横向稳定性及( )。

11.

采用夹片式带有自锚性能的锚具,其后张法张拉程序正确的是( )。

12.

有关设置明洞的论述错误的是( )

13.

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中,收敛计用来量测( )。

14.

关于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中防水板的铺设,说法正确的是( )。

15.

下列关于公路隧道施工防排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16.

公路施工企业信用等级评分为 85 分,其信用等级为( )。

17.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优化的内容不包括( )。

18.

在施工过程基本组织方法中,可以科学地利用工作面,实现不同专业队之间平行施工的是( )。

19.

在路面线性流水施工组织中,如果前道工序速度快于后道工序时应选用的搭接类型是( )。

20.

稳定土基层实测项目中不包含( )。

多选题 (一共10题,共10分)

21.

根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关于招标投标的说法,错误的有( )。

22.

交通标志的主要作用有( )。

23.

关于施工招标的说法,正确的有( )。

24.

桥梁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需进行第二次搅拌方可使用的情形有( )。

25.

根据《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

26.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下列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的有( )。

27.

关于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说法正确的有( )。

28.

下列关于隧道钻爆施工,说法正确的有( )。

29.

交工验收的主要工作内容( )。

30.

下列关于拌和站水泥混凝土拌和设备的要求,正确的有( )。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31.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长度为 10km 的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工程,半填半挖路基典型横断面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二建公路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二建《公路实务》高频考点3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选取了 200m 长度的路基试验段,用粗颗粒土(最大粒径 45mm)进行填筑。质量检测采用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填筑过程中采用核子密度湿度仪检测压实度;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测定最佳含水率。通过试验段总结压实工艺主要压实参数,包括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最佳含水率及碾压时含水率范围。

问题:

1.写出图 1 中构造物 A、B 的名称。图 1 中,填方部位原地面清表是否需要开挖台阶处理?说明理由。

2.说明事件一中用灌砂法测定压实度的理由。现场压实度快速检测方法还有哪种?

3.补充事件一中主要压实参数。

32.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长度 10km 的路面工程,该路面工程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单位中标后,项目负责人立即授权人员进场。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了路面施工方案,其中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3 所示:

二建公路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二建《公路实务》高频考点3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喷洒透层油时,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透层油采用沥青洒布车,按设计喷油量分两次均匀洒布

(2)透层油洒布后应不致流淌,应渗入基层一定深度,在表面形成油膜

(3)气温低于 10℃或大风,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

(4)透层油洒后应待充分渗透,一般不少于 24h 后才能摊铺上层

(5)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应将局部有多余的未渗入基层的透层油清除

事件二:施工单位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了松铺系数、施工工艺,机械配备等指标,且通过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评价了沥青混合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抗塑性变形的能力等指标。

问题:

1.写出图 3 中工艺 A、B、C 的内容。(从“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配合比调试、批准配合比中选择)。

2.逐条判断事件一中的施工技术要求是否正确由,若不正确写出正确的施工技术要求。

3.分别写出沥青混合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和抗塑性变形的能力指标。

33.

某二级公路单洞双车道隧道,起讫桩号 K5+300~K6+220,全长 920m,隧道纵坡为 1.5%。K5+300~K5+325、K6+200~K6+220 段为Ⅴ级岩:其它段落均为 IV 级围岩,隧道内涌水量少,涌突水可能性小,施工单位从隧道两端对向开挖,Ⅴ级围岩段采用中隔壁法;Ⅳ级围岩段采用二台阶法。隧道一端开挖至桩号 K5+550 时,其隧道开挖横断面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建公路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二建《公路实务》高频考点3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隧道施工前,施工单位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隧道施工方案,部分做法如下:

(1)逃生通道距离开挖掌子面不得大于 20m。

(2)衬砌施工顺序,目前多采用由上到下、先拱后墙的顺序对称、连续浇筑。

(3)二次衬砌混凝土入模温度应控制在 5~30℃。

(4)仰拱和仰拱填充混凝土应在其强度达到 2.5MPa 后方可拆模。

事件二:隧道一端开挖至 K5+550 时,安全监督机构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为70m,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为 95m,安全监督判定此隧道施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

事件三:隧道开挖施工至 K6+100 处,监控量测小组根据测量数据判断实测位移值 U=0.5U0(U0—设计极限位移值)。

问题:

1.写出图 4 中构造物 A、B、C 的名称。

2.逐一判断事件一种施工方案的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3.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事件二中仰拱与掌子面、二次衬砌与掌子面的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4.事件三中,根据实测位移值判断管理等级,以及对应的施工状态。

34.

二级公路某大桥全长 857m,桥宽 12.5m,桥梁上部结构布置为 4x25mT 梁+6x40mT 梁+(45m+80m+45m)悬浇连续箱梁+6x40mT 梁+4x25mT 梁。其中 40m 梁桥跨横断面如图所示。

二建公路工程实务,模拟试卷,2025二建《公路实务》高频考点3

T 梁预制场位于南岸 0#桥台一侧的路基上,设有 3 个 25mT 梁预制台座与 4 个 40mT 梁预制台座,结合本桥结构及地形条件,使用 1 台运梁平车将 T 梁从预制场的存梁区移运架梁现场,采用 40m 双导梁架桥机首先对南岸 T 梁逐孔架设,等(45m+80m+45m)悬浇连续箱梁施工完毕后逐孔架设北岸各跨 T 梁。

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T 梁预制完成后,采用两台设计起吊能力为 125T 的龙门吊将 T 梁吊运至存梁区存放。移梁前对梁体喷涂统一标识。标识内容包括预制时间、施工单位、部位名称,施工单位 T 梁存放做法如下:

①T 梁运至存梁区时,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 80%。

②T 梁叠层存放时不得超过三层。

③叠层存放时下层 T 梁端部顶面上用加厚钢板支垫。

④T 梁按吊装次序、方向水平分层叠放,标志向外,并支撑牢固。

事件二:T 梁吊装前,在每片梁两端标出竖向中心线,并在盖梁(桥台)顶面上测量放样,放出梁的纵向中心线与每片梁的具体位置。

T 梁预制并运输到架设施工现场,采用双导梁架桥机架设的主要工序包括:①架桥机及导梁拼装,试吊;②架桥机前移至安装跨,支顶前支架:③安放支座:④落梁,横移到位;⑤运梁喂梁,吊装、纵移到位⑥铰缝施工,完成整跨安装;⑦各步骤架设下一片梁直至完成整孔梁;⑧架桥机前移至下跨,直至完成整桥安装。

问题:

1.分别计算本大桥需预制 40mT 梁的边梁、中梁的数量。(单位:片)

2.写出图 3 中结构层 A、B 和构造物 C 的名称。

3.事件一中,补充 T 梁还应喷涂的标识内容。施工单位存梁做法中哪两条是错误的?并改正错误之处。

4.事件二中,补充在墩台上测量放样的缺项;写出 T 梁双导梁架桥机架设施工工序①~⑧的正确排序。(用序号表示,如:③②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