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建季冻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设计路面结构为:26cm 水泥混凝土面层、30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 级配碎石底基层,硬路肩与行车道路面结构相同。
根据施工方案要求,中央分隔带每侧面层按全幅摊铺且设置两条纵向接缝,并采用滑模摊铺技术进行施工,其工艺流程为:基层质量检查验收→测量放样→摊铺机就位→混凝土运输车卸料及布料→滑模摊铺机摊铺、振捣、整平→X→初期养护→Y→刻槽→Z→后期养护→质量检测→开放交通。用于面层施工的水泥为道路硅酸盐水泥,外加剂采用引气高效减水剂。
另外,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天气情况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多、构造复杂的特点,制定了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面层水泥混凝土拌和中掺入了一定量符合规定要求的粉煤灰掺合料,并在施工前进行了混凝土配合比试配与粉煤灰掺量优化试验,对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等设计指标进行了符合性检验。
事件二:滑模摊铺面层前,架设双线基准线,基准线桩纵向间距在直线段按10m 设置,在竖曲线和平曲线段按20m 设置,滑模摊铺机底板设置为双向路拱形状。
事件三:在水泥混凝土面层摊铺施工过程中,发生了6 级以上强风并伴随气温骤降的天气情况。
【问题】
1.写出背景资料中X、Y、Z 代表的工序名称以及面层施工纵向接缝的类型。
⒉补充事件一中配合比设计需要检验的其他设计指标。
3.改正事件二中的两处错误做法。
4.事件三中的天气情况可能对面层造成怎样的后果?施工现场应如何处置?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X—路面修整;Y—切缝;Z—灌缝。面层施工纵向接缝的类型:采用设拉杆的假缝性P101
2.水泥混凝土工作性、抗磨性、抗冰冻性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3.错误一:滑模摊铺面层前,架设双线基准线;
改正:滑模摊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应采用单向坡双线基准线;
错误二:在竖曲线和平曲线段按20m 设置;
改正:隧道路面及竖曲线和平曲线路段宜为5-10m。
4.面层可能会产生龟裂,大风引起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流动性下降,摊铺困难
现场处理:①必须停止施工,加强覆盖。②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提高施工环境的温度,如使用加热设备或保温材料,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硬化。③对于出现的裂缝、表面不平整等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4)滑模摊铺面层前,应准确架设基准线。基准线架设与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滑模摊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应采用单向坡双线基准线;横向连接摊铺时,连接一侧可依托已铺成的路面,另一侧设置单线基准线。
②滑模整体铺筑二级公路的双向坡路面时,应设置双线基准线,滑模摊铺机底板应设置为路拱形状。
③基准线桩纵向间距直线段不宜大于10m,桥面铺装、隧道路面及竖曲线和平曲线路段宜为5~10m,大纵坡与急弯道可加密布置。基准线桩最小距离不宜小于2.5m。
④基层顶面到夹线臂的高度宜为450~750mm。基准线桩夹线臂夹口到桩的水平距离宜为300mm。基准线桩应固定牢固。
⑤单根基准线的最大长度不宜大于450m。架设长度不宜大于300m。
⑥基准线宜使用钢绞线。采用直径2.0mm 钢绞线时,张线拉力不宜小于1000N;采用直径3.0mm 钢绞线时,不宜小于2000N。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承包人已经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发包人拖延验收的,竣工日期()。
-
- A.以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为准
- B.相应顺延
- C.以承包人提交竣工报告之日为准
- D.以实际通过的竣工验收之日为准
- 查看答案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最低保修期限不低于2年的工程有( )。
-
- A.外墙防渗漏
- B.设备安装
- C.给排水管道
- D.防水工程
- E.装修工程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联合体投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 A.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
- B.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
- C.联合体内部各方应当订立共同投标协议,但该协议由于不属于投标文件,因此不必提交 招标人
- D.联合体中标的,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就中标项目向招标人承担连带 责任
- 查看答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关于解决工程价款结算争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欠付工程款的利息从当事人起诉之日起算
- B.当事人约定垫资利息,承包人请求按照约定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
- C.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自转移占有建设工程之日起计算
- D.当事人对欠付工程款利息计付标准没有约定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 查看答案
预算定额是编制概算定额的基础,是以()为对象编制的定额。
-
- A.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
- B.建筑物各个分部分项工程
- C.扩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 D.整个建筑物和构筑物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