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1.

魏征曾对唐太宗李世民说:“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每至所失。”这说的是意志要有( )

2.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3.

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4.

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中个体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学习是通过( )实现的。

5.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6.

有意记忆开始占主导地位是从小学( )开始的。

7.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 )阶段。

9.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的记忆品质( )

11.

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具体不包括( )

12.

( )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3.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这叫作( )

14.

以下不能体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的是( )

15.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16.

(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17.

形成稳定的品德是在( )阶段。

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要遵循的三条重要原则的是( )

19.

下列不属于班级的个体化功能的是( )

20.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问答题 (一共6题,共6分)

21.

简述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一般原则。

22.

如何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23.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24.

材料一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老师听得入了迷,问这位讲课的老师准备了多长时间。讲课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个题的准备只用了l5分钟”。

材料二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

材料三苏联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大师,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当我正式登台演出时,我的劳动实际上早已完成了。”

请谈谈上述材料对你的教学有何启发。

25.

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都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他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

怎么办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

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就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环境污染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

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1)结合材料说明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2)如何理解王超的自主性学习

(3)结合材料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26.

下面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习作”阶段的内容,请根据此内容做一个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分通关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分通关卷1

附:本单元课文有《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