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1.

儿童多动症的高发年龄为( )

2.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 )功能。

3.

( )是目前学校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传统教学方法。

4.

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是意志的( )。

5.

下列关于班主任在编排座位和管理时应注意的事项中,错误的是( )

6.

班主任李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各个小组目标,并最终落实到个人目标。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 )。

7.

某一测验多次实验后所得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

8.

“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观是( )

9.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 )

10.

丽丽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提供给她,否则很容易使她产生偏见。这说明其认知方式是( )

11.

刘老师是学校的模范教师,她在上每一堂课之前总会先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大家的学习准备情况,然后才会设计教学过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体现了刘老师遵循了教育过程中( ) 。

12.

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认为( )

13.

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体现。

14.

构成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

15.

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16.

刘老师是负责管理学生学籍的老师.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毕业时都是他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刘老师隶属于学校组织机构中的( )。

17.

我国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

18.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

19.

决定教育规模、速度、人才规格的是( )

20.

一名学生在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可能是( )

问答题 (一共6题,共6分)

21.

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

22.

下面是一个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 跟谁学的

学生: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 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得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问题:结合材料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视角进行分析论述。

23.

简述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24.

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5.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问题:上述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26.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点睛提分卷4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识字环节的教学过程并说明意图。(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