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10题,共10分)

1.

支架教学就是()。

2.

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这是由于()。

3.

()是人类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形态。

4.

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5.

()岁幼儿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为一类。

6.

当代心理学家布朗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认为,()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强烈的和持久的,它的责任与影响力是不可取代的。

7.

示范方式有三种:相向示范、围观示范、顺向示范,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方式较好。

8.

适合初生至2个月婴儿的玩具有()。

9.

幼儿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

10.

让3岁左右的幼儿跨过前面的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了,这是因为()。

问答题 (一共6题,共6分)

11.

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12.

试论述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1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问题: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14.

围绕照片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15.

幼儿园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发挥教师、园长及课程决策人员改进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研究精神,这是课程评价的总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2)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16.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了区域中安静的游戏,我发现阅读角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暗示到:“阅读角谁愿意去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宝宝们,今天谁愿意去当小小朗诵员啊?”这时,常源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地响应要求去阅读角。阅读角的活动开始了,从窗口望去,常源等几名幼儿都在认真地阅读,可是一会儿就结束了,于是我走到他们边上热情地问:“常源,你来朗诵一个吧,让我欣赏一下。”“哦,朗诵得真棒,大家也来试试!”旁边的幼儿看到常源的表演也都参与了进来。可是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阅读角的声音停了,再跑过去一看,她们正在玩“小汽车嘀嘀嘀”,看到我来又赶紧拿起书读了起来,嘴里却不停地说一点都不好玩。

问题:请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对这位教师的游戏区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