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 B.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原因,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 C.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于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A项正确;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B项错误;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到K值),C项错误;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在该条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D项错误。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