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顺序结构》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教学内容包括算法、流程图、顺序结构程序的基本特点等。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顺序结构程序的基本特点;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绘制顺序结构程序的流程图;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编写方法;理解编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

教学材料:

①根据直角三角形面积算公式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精选赵老师课前编制好了运用顺序结构的算法的面积计算程序。用户输入两条直角边的数值后,程序可显示计算结果。

②微课视频: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顺序结构算法解析。

③BMI指数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kg)÷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精选

要求:

(1)请利用教学材料①,设计教学导入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引出本课教学内容。(15分)

(2)请利用教学材料②和③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编制BMI指数计算程序,强化对顺序结构算法的认识,以及对编程一般步骤的理解。(20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同学们,我们以前在数学课当中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大家都还记得吗?非常好,没错,就是。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每次我们计算的时候速度会比较慢,而且经常出错。所以,老师编制了求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小程序,我们只需要输入两条直角边的数值,程序就会自动地显示出计算结果。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感受到程序设计的强大呢?你们想不想也编写一些类似的小程序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顺序结构》。

(2)环节一: 请同学们观看微课视频: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顺序结构算法解析,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利用计算机编程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②你认为顺序结构有哪些特点? 视频观看结束以后,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上述问题。并得出结论: ①总结出编写程序的一般步骤是:分析问题→绘制界面→指定代码→运行保存。 ②顺序结构的特点:自上而下,顺序执行。 环节二: 通过大屏幕展示 BMI 指数公式:体重指数(BMI)= 体重(kg)÷ 。引导学生利用刚刚总结的编写程序的一般步骤及顺序结构的特点进行编程,计算得出自己的 BMI 指数。 ①首先,要计算 BMI 指数,要明确通过公式(BMI)= 体重(kg)÷ 计算得出,即需要输入体重和身高数值,然后计算并显示 BMI 指数; ②在界面绘制三个文本框分别输入体重和身高值,以及显示最终计算得出的BMI 指数,同时需要一个命令按钮; ③双击命令按钮,并编写程序代码; ④运行测试并保存结果。 学生通过自主编制 BMI 指数计算程序,强化对编程一般步骤的理解及对顺序结构算法的认识。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