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薛跃娥是一名小学老师,扎根山区小学25年。从教的最初3年她在破烂不堪的教室里一个人教6个年级。有不少教师说,现在的学生不是以前的学生了,难教,难管了。但薛跃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真心喜欢每一名学生,不摆出老师的架子,蹲下身来,做学生的好朋友。薛跃娥从来不将学习差的学生称作“差生”,而是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词“潜能生”。她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对待学生,最重要的是看到他们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懂得自尊、自重,产生自我上进的动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她用充满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的“知性”,照亮了一代代乡村孩子的童年,让他们也获得了可能连城市孩子都得不到的良好启蒙。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分析薛老师的言行。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薛老师的行为模范地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修养,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2)薛老师践行了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

(3)薛老师践行了严谨治学,不断进取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4)薛老师践行了热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感情基础,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