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电流的磁效应时的教学片段。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磁场的概念,那么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吗 同学们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看看有什么现象
学生:在磁体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在通电导线周围,小磁针也发生偏转,改变电流的方向.小磁针反向偏转。
教师:小磁针偏转就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且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学生:恩。原来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教师:是啊,这个现象最早是奥斯特发现的,也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学生:恩。
教师:很好,下面我们在通电螺线管的两端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看看有什么现象。
学生:好。
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15分)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15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该教师基本上实现了学生发现学习的过程,但是该教师过于重视从实验中获取知识,不注重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教师仍然停留在知识的传授者和指令者,没有作为教学的引导者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不活跃。
(2)教师:用黑布把接到电源上的直导线盖住,在它的下方放置小磁针,给导线短时间通电.大家看一下小磁针有什么放应
学生: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教师:那么大家猜一下黑布下面的是什么东西呢
学生:一块磁铁,小磁针指向磁铁的北极。
教师:我掀开布,大家再看看是什么
学生:竟然是通电的指导线
教师:对,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会发生偏转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说明通电导线相当于磁铁,产生了磁场。
教师:很好,同学们猜的很对,通电导线就是产生了磁场,这个重要的发现就是奥斯特首先发现的。下面同学们来做一下奥斯特实验。并思考磁针受到什么力而转动,磁场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恩,磁针在磁场中受到力而转动,而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教师:那么我们改变电流的方向,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磁针反向偏转。
教师:所以说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吗
学生:有关。
教师:很好,这就是奥斯特实验所发现的,也就是说通电直导线周围可以产生磁场。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