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抛体运动”的内容要求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一节的部分内容。

参考案例一
利用实验室的斜面小槽等器材装配图5.3—2所示的装置。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冲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在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钢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就是一定的。设法用铅笔描出小球经过的位置。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童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可以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如果小球能够碰到笔尖,就说明位置找对了。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合成等知识。
任务:
(1)简述什么是物体的平抛运动。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物体平抛运动轨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如果物体仅受重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叫作平抛运动。 (2)教学设计如下: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能够设计实验得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能够对平抛运动轨迹进行研究得到结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探究.掌握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并有效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以此渗透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的美德教育。
通过自己的设计和操作得出结论,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如何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得到平抛运动的抛物线轨迹。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得到平抛运动的抛物线轨迹。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图解法。
四、教学用具
斜槽轨道、小球、木板、白纸、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略
六、板书设计
略
七、教学反思
略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