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浮力”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二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浮力”一节.关于“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探究实验如下: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在图14.5-3中,塑料块浸入水中之后,从烧杯中溢出的水叫做塑料块所“排开”的水。
利用图中的器材,测出塑料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再测出塑料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你能不能发现塑料块所受的浮力等于什么
如果烧杯中的水没有溢出.我们怎样判断塑料块排水的多少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已学过浮力的概念。任务:
(1)简述阿基米德原理。(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并总结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这个结论,提高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交流能力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克服困难,耐心观察。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处理数据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
教学过程: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