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下面是某教师授课的教学活动片段:

历史必修Ⅱ中的专题五的教学内容时空跨度比较大,时间上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地域上从孤立的世界走向世界日益联为一体。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教师应多从地图、图片的变化之中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示下列3幅图片.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8

师生共同探讨下列问题:

(1)以上3幅图片反映了人类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哪些变化

(2)家庭纺织是古代欧洲和中国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形态之一,中国古代还存在哪些手工业生产形态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态是什么

(3)图2.1反映了欧洲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此时的中国社会经济是否也发生了相同的变化

(4)图2.2中的纺织工厂是哪一历史事件的产物 这一事件为什么产生在英国 这一事件都有哪些影响 (对英国、对中国、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亚非拉、对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对全人类、对环境等产生的影响)

(5)图2.3中的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是哪个历史事件的产物 这一历史事件有哪些主要成就 它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什么关系

带着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完成“工业革命”的教学任务,尤其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来思考与探究。

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运用图片能给学生以直观明晰的历史表象.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让历史走进学生的感官世界,无疑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但是要探索、要互动、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产生不同声音.如有的学生可能回答“工业革命加剧了道德的沦丧。我的观点来自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会引起嫉妒、贪婪、自私、颠倒黑白,如美化殖民扩张等。由此就会在课堂上引起不小的争论,这是正常的,不要怕学生的看法不同。事实上,对于某些历史问题究竟如何看待,史学界本身争论就很多,所以,在探究过程中应当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必须要注意充分发挥必要的引导作用,以避免学生的认识进入歧途。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