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两位教师关于《欧洲的启蒙运动》一课中历史背景的教学过程:

(1)试对两位教师关于启蒙运动历史背景的教学进行评价。(8分)
(2)教师在进行历史背景的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方面必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地教。
教师在进行历史背景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历史背景往往复杂多样,从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来看,历史背景有时划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有时划分为国内、国际因素(如五四运动的背景);有时又包括历史条件(如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导火线或借口(如两次鸦片战争)……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材范围,精挑细选一些最核心、最有价值、最有说服力的史料,补充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得出有关历史背景的结论,一方面便于学生真正理解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和辩证思维。②学生分析历史背景时,教师可从必然性和可能性两个角度引导,思路清晰、条理明确的给予概括,同时指导学生要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背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