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片段进行 评析(7 分),并说明理由(8 分)。

【课题名称】昆曲《牡丹亭·游园》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片段

【主要目标】

体验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皂罗袍】片段的唱词、唱腔、身段及意境,总结昆曲的主要特点和审美特征;

了解昆曲的发展状况,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其他目标略)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片段】

(一)回顾——寻梦春秋六百年

(前略)

3.介绍《牡丹亭》的剧情。

4.板书课题——《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此教学设计总体上来说比较好,在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同时也有不足之处。 闪光点: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比较充实,教师能够由浅入深进行安排,使学生体 验到昆曲的美妙之处,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教学过程符合“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教师让学生朗诵歌词、感知旋律特点、唱腔特色,总结昆曲 的表演特征等,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过程符合“重视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学唱、模仿、体验昆曲“歌舞 一体”的表演,不仅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更加强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不足之处: 该课例在课堂一开始采用回顾的方式进入课堂,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但是回顾并介绍《牡 丹亭》剧情用时较长,无法直接快速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忽略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以 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 改进建议: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采用播放视频、音频或直接讲解背景故事的方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快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