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放学时,林老师经过音乐教室,听到里面传来了琴声与歌声。但此时并非音乐教室开放的时间,于是他走了进去,发现是几个音乐特长生看到音乐教室门没锁就溜进去了,林老师感到他们是因为对音乐的喜爱才这样做,就决定给他们一把钥匙允许他们放学后在音乐教室练习。
但慢慢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接下来该怎么办林老师陷入了沉思……
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林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对案例中林老师的做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2)首先,林老师经过音乐教室的时候发现特长生在教室里练习唱歌和弹琴,认为学生是因为热爱音乐才进去练习。这种想法做到了关注学生,为学生着想,是关心学生的真实表现,做到了新课标理念中的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其次,林老师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课下自主学习的机会,也体现了林老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林老师把钥匙教给学生后,并没有考虑周全,没有提醒自己的学生要有秩序有纪律地练习,也没有教育学生要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导致人员出入混乱,练习效果不佳,钢琴等很多教学设备也遭到损坏。
(3)林老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音乐教室真正的用途,并制止学生在教室中随意地破坏公共设施。教师可以采取制定规则的办法,让学生有纪律的在音乐教室中高效率地学习。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