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内容:《洪湖水,浪打浪》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确定教学难点。(10分)

(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15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旋律浓郁的地区风情,体会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洪湖鱼米香的一片好光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热爱家乡、热爱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在参与学唱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比较、探讨、合作等方法,学会以小组合作、互助的形式进行歌曲的演唱,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能背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并能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整首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情感丰富、情绪饱满地演唱歌曲。

【难点】

1.2/4、3/4/4拍的转换。

2.体会装饰音在演唱中的作用,并能准确地演唱装饰音所在的乐句。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人新课

用多媒体分别给学生播放歌剧《洪湖水,浪打浪》、舞剧《丝路花雨》、话剧《雷雨》的片段,引导学生分辨哪部作品是歌剧,其理由是什么?(讨论发言)

总结:《洪湖水,浪打浪》是歌剧作品,因为歌剧是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简单向学生介绍歌剧相关知识:

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歌剧艺术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歌剧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其中声乐包括咏叹调、宣叙调等,器乐包括序曲、幕间曲、情景音乐。咏叹调是歌剧中主角们抒发感情的主要唱段。

老师重新播放《洪湖水,浪打浪》,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歌曲,进入歌曲情境,开始教学。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1.请同学结合课本,一起来分享课前准备的关于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故事。

歌剧《洪湖赤卫队》讲述了1930年,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率领下消灭白极会首领彭霸天的故事,剧目首排于1958年,在北京一炮打响,从此便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瑰宝享誉海内外。该剧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中西合璧、史乐结合。《洪湖赤卫队》在借鉴的基础上探求创新,成为继歌剧《白毛女》后,建国文艺史上的经典之作。《洪湖赤卫队》突出展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蓬勃奋发风貌.展现了一个特定时期、一个时代的主题精神,从而在歌剧艺术史上永绽光芒。

《洪湖水,浪打浪》唱段抒发了韩英热爱家乡、热爱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2.再次聆听歌曲,跟着音乐小声哼唱,熟悉曲调。

(一)朗诵歌词,初步学唱

1.将曲谱投射在多媒体上,师生共同齐声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老师弹奏钢琴范唱,学生轻声跟唱。

(三)探究难点,解决问题

1.教师设问:

同学们在跟老师一起轻唱的时候,发现哪个地方比较难,并且比较有特点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组内的意见。

2.教师归纳: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 A.臧克家
  • B.田间
  • C.艾青
  • D.许地山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 A.②④①⑦⑤③⑥
  • B.④②③⑥①⑦⑤
  • C.⑥⑤③②④⑦①
  • D.②④⑤①⑦③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 A.瓦特
  • B.法拉第
  • C.爱迪生
  • D.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增设军机处
  • B.采用三省六部制
  •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 D.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