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观赏一部乐舞后“三月不知肉味”,赞其“尽善尽美”。这部乐舞是( )。
- A.《九韶》
- B.《云门》
- C.《大夏》
- D.《咸池》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九韶》又叫《大韶》《萧韶》,是舜时期的乐舞。乐舞美轮美奂,孔子观赏后赞其“尽善尽美”,这是古代人对作品的最高评价。B选项为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由于当时的人以云为图腾,乐舞内容表达了对图腾的崇拜;C选项为夏朝时期的作品,主要是歌颂大禹治水功德的;D选项为尧时的《咸池》, 乐舞是用来祭祖和祈求丰收的,其中六代乐舞中还有周代的《大武》被赞为“尽美未尽善”。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
- A.推理论证能力
- B.运算求解能力
- C.数据处理能力
- D.几何作图能力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