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新课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线条之美》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综合艺术——《线条之美》

【主要目标】

1.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赏析与实践活动,体验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的线条美,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

2.能演唱《蝴蝶》的主题旋律;能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体态特征。

【教学重点】体验、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略)

2.新课教学: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体现

(1)音乐中的线条一赏析格里格钢琴曲《蝴蝶》

A.教师钢琴示范,学生模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线条的变化。

B.设问:主题旋律进行的特点?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a.音画视听《蝴蝶》。

b.简介挪威民族乐派作曲家——格里格。

(2)舞蹈中的线条一一赏析《雀之灵》

A.教师示范舞蹈,学生辨别教师表现的动物形象。(孔雀舞)

B.设问:线条在舞蹈中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C.学生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形态,感受舞蹈肢体线条的表现。

D.欣赏《雀之灵》片段,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三道弯”刚柔相济、多姿多彩的线条美。

(3)小结——归纳音乐与舞蹈的线条特征。

3.延伸与拓展(略)

4.总结(略)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