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音乐活动摆脱了礼乐制度的束缚,乐教的职能开始转型。下列选项与此描述相对应的是( )。
- A.“声无哀乐”
 - B.“胡乐并用”
 - C.“礼崩乐坏”
 - D.“立师以教”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礼崩乐坏”指西周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一时期的音乐活动也摆脱了礼乐制度的束缚,乐教的职能开始转型,故选C项。A项“声无哀乐”是魏晋时期提出的,指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B项“胡乐并用”中的“胡乐”指少数民族及外国风格的音乐。D项“立师以教”是指唐代宫
廷的音乐教育。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