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2)如指导中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通过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发展。
①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乘法的过程,掌握乘法基础知识和基本符号。
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乘法信息做出解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运用乘法进行思考。
③问题解决: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简单的乘法计算以往使用加法的内容。
④情感态度:了解可以用乘法计算某些加法运算,增强学生思维中运用乘法进行运算的意识。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会运用乘法的知识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新授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口算下面各题。
2.复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
(教师把握机会引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有三堆木块,一堆20根,分别由三头大象来运)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3堆木头运完后,问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预设方案一:20+20+20=60;预设方案二:20×3=60)
对明明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不能解决呢?想一想,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解决它。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完善课题: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运用
1.课件出示做一做中的情景图。
(1)点名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汇报、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然后再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得出:凡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乘法比加法更简便。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第1题,独立练习,然后汇报、说理。
练习第2题,独立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教师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作业:下课后继续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进行解决。
五、板书设计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