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材料:刚上一年级的小明,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被同学举报。老师找到小明,问他为什么拿糖果吃。小明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老师说:“你的糖果是哪儿来的”

小明说:“妈妈买的。”

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

小明说:“用钱买的。”

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

小明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糖果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糖果的!”

小明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

老师说:“小明不是,小明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明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小明的道德认知能力。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 (2)材料中,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小明认识到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的行为是不对的,对是非进行判断,使小明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其品德形成奠定了基础。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