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通过播放海底奇妙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色、光、音的美妙组合下,对海底世界有整体的感知;通过演示课件,展示海面图景,启发学生理解“波涛澎湃”的含义,播放“海底听音器”,模拟海底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的含义;通过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深化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
(1)对材料中王老师使用的教学媒体的情况进行评析。
(2)阐述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做法是正确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①王老师有效运用了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王老师通过视频呈现出的色、光、音,调动学生的多感官( 视觉、听觉)
参与,提高学生的观察效果,形成对海底世界的整体感知。
②王老师灵活选用直观方式,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王老师主要采用了模象直观。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材料中的教学视频、演示课件都属于该形式。
③王老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王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上黑板画出自己对海洋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④王老师对教学媒体的选择遵循了人身发展的规律及认知发展特点等。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感性为主。王老师正抓住该特点及该学段所体现出的阶段性规律,采用了直观教学为主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
(2)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要综合权衡以下内容:
①依据教学目标。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②依据教学内容。 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容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③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
④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