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这符合桑代克的学习规律中的( )。

  • A.准备律
  • B.效果律
  • C.学习律
  • D.练习律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准备律是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桑代克观察到,在他的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如果猫吃得很饱,把它放进迷箱后,它很可能不会显示出任何学习逃出迷箱的行为,而是蜷缩在那里睡觉。所以,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这就是他所谓的准备律。换言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己作好准备有关。

准备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①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

②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③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