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教学的( )。
- A.因材施教原则
- B.循序渐进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出自: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篇一十章) ?? 视其所以:视其所以,就是看此人平常所作之事。这是从近处看,只看眼前之事,尚不足以了解此人。 ??
观其所由:所由,是前日所行之事。即是观非常之事。这也可以说,从远处看此人如何办事,亦即由过去的特别事迹,进一步认识此人。 察其所安:就前述所视所观之事而言,详察其办完事情之后,他的表情如何,以明其本意。 ??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实行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故选A。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