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要点】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他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阶段1:(出生到18个月)信任对怀疑;
阶段2 : (18个月到3岁)自主对羞愧;
阶段3: (3岁到6岁)主动对内疚;
阶段4: (6岁到12岁)勤奋对自卑;
阶段5:(12岁到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阶段6 :(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
阶段7:(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
阶段8:(成年晚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总体来看,埃里克森将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考察其个性的整体发展。他强调自我与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从研究的广度上,他将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人的一生,是最早研究毕生发展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不同年龄阶段人格发展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