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在引导学前儿童研究“鸟的本领”时,制定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前儿童了解鸟的各种本领以及鸟的一些生活习性。可是活动刚刚进行不久,当一些小朋友看到一本有关鸟和飞机的图书时,忽然对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飞机这么重怎么飞?”“飞机的翅膀不会动怎么飞呢?”教师认为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探索内容,它不仅可以延续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飞机就是从鸟的飞行中找到灵感而发明出来的,而且可以进一步发展学前儿童探索问题的能力。于是,该教师及时地调整了教育目标,提供了玩具飞机、图片、VCD等材料,以满足学前儿童探索飞机靠什么起飞、怎么飞的愿望。
(1)上述材料体现了科学教育活动中教育内容的什么特性?
(2)根据这一特性,教师在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应该怎样做?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这一材料体现了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成性。教育内容的生成性是指教育内容超越事先的计划性,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在即时的情境、突发事件中,或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兴趣临时安排。 (2)学前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当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学前儿童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因此,教师尊重儿童就要尊重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学前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扩展成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在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做到“心怀教育大目标,随时调整小目标,接纳幼儿的新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