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师在幼儿游戏介入时的角色定位。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教师对游戏介入程度的高低,可将教师的角色分为以下两类共6种。 (I)非支持性角色
①不参与者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到,当幼儿游戏时,一些教师会利用这段时间忙其他的事。在没有成人参与的情况下,儿童游戏往往类型单一,社会性水平不高,情节简单,且常常十分吵闹。
②导演者
如果教师以导演角色介入游戏中,告诉儿童在游戏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完全控制了儿童游戏,就很可能破坏儿童游戏,变成“游戏儿童”而不是“儿童游戏”。
(2)支持性角色
①旁观者
教师在一旁观察儿童游戏,并用语言或非语言信号(如点头、微笑)来表示对幼儿游戏的关注,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支持和赞同。
②舞台管理者
教师不参与游戏,但积极地帮助儿童为游戏做准备,并随时为正在进行的游戏提供帮助,如回应儿童关于材料的要求,协助儿童布置环境,提出适当的建议以延伸儿童的游戏等。
③共同游戏者
成人作为孩子们的平等游戏伙伴积极参与儿童游戏中,通常扮演小角色,并通过一些策略进行暗示,间接对游戏产生影响。这时成人一般遵循游戏的原有进程,让儿童主宰游戏。
④游戏带头人
通常在儿童很难自己开展游戏或正在进行的游戏难以拓展下去的时候,成人积极地参与儿童游戏,通过提议新的游戏主题、介绍新的道具或情节元素以扩展已有主题等方式,对儿童游戏施加更多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