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卢梭将儿童的教育划分了具体的阶段,请对此简要叙述。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卢梭的自然教育,要求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及个性特点,根据他对于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理解,卢梭将儿童的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时期有不同的重点: (1)第一阶段是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这个时期儿童处于长身体的自然状态,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2)第二阶段是儿童期,从2岁到12岁。卢梭认为这个时期是儿童的“理性睡眠时期”。虽然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语言能力、感觉能力都开始发展了,但还没有达到理智阶段,言行多受感性支配,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所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感性器官,增加感觉经验,为理性的发展打下基础。在纪律教育方面,卢梭反对体罚,也不赞成口头说教。他提出,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自然后果律”。这对我们今天的德育仍具有指导意义。

(3)第三阶段是少年期,从12岁到15岁,注重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卢梭的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育的学前教育思想,以及感觉训练的思想对后继学前教育思想家的理论起到了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