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韩诗外传》)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
- A.不仅要提高道德认识,还要加强道德实践
- B.不仅要有从教的学识能力,还要做到以身作则
- C.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注重能力的提升
- D.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情怀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专家点拨:该类型试题在近年的考试中经常涉及,作答的关键是弄清题干的寓意,并找到与题干相对应的选项。考生在备考这类试题时,可以多找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名句练手,比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素养中的崇高的职业道德)、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jinkaodian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