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小明在学校捡到一部价值2000元的智能手机,拿回家自用,小明的行为
- A.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 B.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 C.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 D.没有违反相关法律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题干中,小明捡到手机拿回家用,属于道德问题。如果拒不交还,则属于侵占,侵占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需要失主明确表示要去法院起诉。但是鉴于他只有11周岁,不满16周岁,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小明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是法院会责令他的父母对他加以管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展开阶段的优点和问题进行评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 查看答案
在器乐合奏课中,学生在演奏《瑶族舞曲》音乐主题时总是出现合奏不整齐,不熟练,不和谐的现象,陈老师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视唱主旋律声部,学生有了一定进步,然而再次合奏排练时,还是出现了各声部配合不整齐的现象。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基本理念,分析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 查看答案
(材料)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学生
教学内容:藏族舞蹈
教学重点:掌握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及其组合
教学任务:根据指定的音乐和所学的基本动作及组合,自主创编藏族舞蹈。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3.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 查看答案
编配二声部合唱
要求: (1) 参考1-2小节,运用模仿(可以是任何一种模仿)的手法为3-8小节编配低声部旋律。
(2)上下两声部形成呼应关系。
- 查看答案
下列哪项不适合作为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的课堂教学活动?
-
- A.学生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
- B.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情绪和情感
- C.学生学习有代表性舞种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并随音乐进行练习。
- D.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创专业舞蹈,参加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