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不仅是报道中每一个要素都符合客观实际,更重要的是新闻报道能给读者构建一个能正确认识该新闻事件本来面目的框架。无论是以镜头为信息载体的电视新闻,还是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报纸新闻都是结构事件的元素,通过一个个镜头或者一个个文字、词语按照特定顺序的组合形成对事件整体描述的框架。但是,叙事结构告诉我们,不同的组合能产生不同的意义。犹如田忌赛马一样,调整顺序也能产生质的飞跃,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量变到质变的第二种形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新闻真实的实现有赖于受阅者的认识、理解
- B.新闻的真实有赖于新闻主宰者——记者的把握
- C.新闻内部要素的完全真实并不能代表这条新闻的完全真实
- D.新闻报道的叙事结构同样影响着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由提问标志词“意在”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通过转折关系词“但是”可以判断出整则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镜头、文字、词语等结构元素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由此影响到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坐在餐桌前,举筷享用食物,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却浑然不知盘中羹餐在全球范围内____的利害关系。现代社会高度分工,我们远离春耕秋收,只有食品价格飙升的时候,粮食生产才会引起我们的关注,去年,粮价一路攀升,为我们的长期____敲响了警钟。
-
- A.盘根错节 漠然
- B.纷繁芜杂 冷淡
- C.扑期迷离 无视
- D.眼花撩乱 疏忽
- 查看答案
2008 年该市高校学生在校人数最多的是哪个专业?()
-
- A.经济学
- B.教育学
- C.文学
- D.工学
- 查看答案
中国改革走的是"创新改革制度型社会转型"。所谓"创新改革"指的是中国从改革之初,就对现代制度采取了分析批判的态度,同时充分尊重中国的传统制度,肯定、发扬传统制度中的合理内核,明确地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对上文理解不妥的一项是( )。
-
- A.中国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中国没有照搬现代制度的教条全盘西化
- C.中国立足于中国传统制度,吸收现代制度的精神,实现社会转型
- D.创新改革制度型就是发扬传统制度中的合理内核,毫不留情地批判现代制度
-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与2007年相比,2008年各专业毕业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 B.2007年在校人数较多的三个专业占当年总在校人数大半
- C.与2007年相比,2008年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增长率比法学的高
- D.与2007年相比,2008年文学专业在校人数的增长率比管理学的高
- 查看答案
“自圆其说”相对于( )相当于“镇定自若”相对于( )。
-
- A.百口难辩 措手不及
- B.破绽百出 惊慌失措
- C.自食其果 手足无措
- D.自顾不暇 束手无策
- 查看答案